第八百六十八章 我们也曾敢去那天下闯一闯(第2/4页)

众人这才围了过来,王大郎一个眼神,两个昆仑奴就把背上背着的布包裹放下打开。

嚯!当即就有人惊呼出声,原来这大大的包裹中装满了各种珍宝。

叮当当一阵脆响滚落的,是一只闪烁着暗色金光的黄金酒杯,杯身还镶嵌了碧绿的宝石。

哗啦啦掉落的,是两串华光内敛一看就很值钱的珍珠项链。

其余金块、银币、犀角、鼍皮更是铺满了一地,王大郎又从怀中掏出一双用红绸布包裹的象牙箸,他高高举起递给王翁。

“阿祖,此乃占婆国丞相珍藏的象牙宝箸,用之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王翁接过重孙子递过来的象牙宝箸,摸了摸箸头包裹有饕餮纹的嵌金,张开没牙的嘴大笑道:

“已至耄耋之年,还要延年益寿,岂非要活百岁?”

笑着,王翁眼中,露出了伤感之意,“昔日吾东城王氏有丁壮三十余,今独余吾一人留有后嗣,兄弟们叔伯们皆因刀兵灾劫之祸而亡其后。

吾能独活至此,乃是圣人荡平逆贼,使天下太平之恩。

是要多活些年,不然岂不辜负圣人之仁德!”

王翁的话引起了洛阳百姓广泛的共鸣,是啊,自从大朝末年起,特别还是庄庙李存勖在兴教门上殒命后,二十年间洛阳大的劫难就遭遇了七次,小的兵灾多不胜数。

但自945年,绍明圣人进入洛阳、定鼎中原开始,这十年间,没有发生过一次武人害民之事,基本上保持了政治清明,文臣武将、勋贵豪商大体上也是规规矩矩的。

若说几年前,百姓们对于这种安定还有些患得患失,因为朱梁和后朝,也不是没有几年安稳日子,哪怕是伪晋,那也有几年没怎么折腾。

但到如今,天下太平已经十年,不但金瓯无缺,就是丢失几百年的日南,不曾臣服的新罗和倭国都已经服膺。

所有人在这一刻,似乎突然发现,离乱之世已经过去,太平日子,是真的到来了。

大军回朝,当然少不了蹈舞拜谢,说起来,这张周和前面的李唐,还真有点藕断丝连的感觉。

张周的很多文化和制度和习惯,基本都是脱胎李唐。

当然,这不是燕贼之乱之后的李唐,而是之前的那个李唐。

咚咚的鼓声,在城市的上空响起,回朝的大军身着櫜鞬服山呼起舞。

朱雀门上,张皇帝也带着自己的儿子们来了,足足十三人,都是八岁以上的。

十三个皇子簇拥着张鉊,张鉊手持羯鼓,也跟随者鼓声,就在朱雀门上,跟皇子们一起蹈舞,以此表示对英勇将士们回家的欢迎。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说圣人也在朱雀门上蹈舞,霎时间,朱雀大道两旁的百姓们也欢笑着随着鼓点和号子,蹈舞了起来。

一时间,宽阔的朱雀大道上尘土飞扬,欢呼声此起彼伏。

穿着花衣服的侍女,青衫的读书人,麻布衣服的百姓,玩的灰头土脸孩童,或手挽手,或围成一个圈,以各种狂放不羁的姿势和动作尽情的舞蹈着。

所有人都在狂欢,唯有被俘获归来的俘虏们跪伏在地上不敢动弹。

嗯,这个时空的话,应该没人说汉人不会蹈舞,只会喊666了。

在保守之风吹起来之前,汉人也曾热情奔放,也曾能歌善舞,是当世最富有冒险精神,手持一把横刀就敢去闯出一片天的民族!

……

班师回朝仪式完毕,张鉊就直接赐了勇士们酒肉,让他们回家了。

这个时候了,谁也不耐烦继续那些繁杂的仪式,要将这一路的英勇和斩获拿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才是他们最急迫的心情。

因此张鉊连宴会都免了,直接将酒肉赐给兵将们,让他们回去和亲人一起享受这御赐美食。

王大郎回来了,脱去了鲜艳威武的櫜鞬服,换上了居家的缺胯衫,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被坊老带来的几个商贾。

黄金酒杯、珍珠项链、犀角这些玩意一般家庭也用不着啊!于是专门收揽这些战利品商贾,就应运而生。

而防止有些士兵被商贾们欺骗,一般与商贾一起来的有本街坊的坊老,有神都四城巡检司的吏员这种相当于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小吏和几个捕手、快手。

而且也不是让一个商贾来收,往往是七八家甚至十几家一起来,当着士兵的面出价,谈妥后,士兵还要画押存档,交易才算完成。

当然,衙门也可以借此机会将税费给收了,算是一举多得。

一个商贾看中了王翁的象牙宝箸,因为真的很漂亮,看起来应该是汉人工匠打造的,纹饰精美、触感温凉,算得上是艺术品了。

王大郎本不想卖,当王翁坚持要卖,看着商贾用二十贯收走这双象牙宝箸之后,王翁对身边须发灰白的长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