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3/5页)

露出一片模糊的血肉来,他紧接着拿小刀轻轻往里一刮,仿佛有一块不大不小的肉球掉了下来,王书淮连忙伸手一接,隐约看清那血渍中泛出一些白色纹路,他小心翼翼将之扯开,一行暗红又略有些晕开的字迹映入眼帘。

看着那铁画银钩的字迹,面前仿佛浮现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似有铁马铮铮,从耳边奔腾而过,又似有无声的风雨下在他心头,王书淮久久无言。

桎梏一除,国公爷深深闭上眼颓然往后一靠,高大的身躯重重摔打在背搭上,整个人弥漫一种如释重负的萧索,他伤腿僵硬,伸不直抬不动,触目惊心的伤口如雨后不见干戈的战场,泥泞不堪。

王书淮双目刺痛,收好那份血书,起身去寻来白绢药膏,替国公爷将那片肌肤重新绑上去又上了药。

国公爷麻木到几乎觉察不到疼,只在王书淮处理伤口后,轻轻将裤腿放下,露出寂寥一笑,

“孩子,你将此物带去江南,江南文儒董文玉乃翰林届的泰山北斗,此人性情孤傲沉潜刚克,曾是晋宁朝的状元,声望隆重,你将血书给他瞧,他知道该怎么做。”

“孙儿明白。”

长公主和国公爷和离后,清晖殿逾制,傍晚国公爷便命人拆除清晖殿,重新划分府邸,原是打算依照旧址筑起高墙,宫里朝云来传话,只道王家人稠地窄,长公主府便让两进院落给王府,不仅如此,长公主更是分了两匣子家产给三房和四房,算是贴补两个儿子,三老爷和四老爷纷纷面向宫廷方向跪下谢恩。

既然要拆了清晖殿,国公爷这一夜干脆歇在王书淮书房。

长公主回宫后将那份血诏交给皇帝,皇帝看了恼羞成怒,气得当场将之烧成灰烬,“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谁也拿不走。”

长公主沉吟未语,遗诏到手,皇帝心里一块巨石落下,又轻声问长公主,

“也不见末帝宝藏?”

长公主摇头,“不曾,挖遍王家各个角落,屋内机关暗室全部寻了,什么都没有。”

皇帝喃喃啧了一声,捂着额道,“当年末帝那个老东西回朝,也不知将那东西藏去何处?”

长公主神色惘然,“谁知道呢,陛下看开些,咱大晋立国这么多年,谁敢质疑陛下威信不是?当务之急便是早立国本,充实国库,稳住边关,对了陛下,既然臣妹与王家已断了干系,那么江南那边,还得遣一心腹去。”

皇帝深以为然,“只是江南缺不得王书淮,江南豪族只有他和江澄压得住。”

“是,所以暂时不轻易动这两人,如果陛下无异议,臣妹打算遣户部江南清吏司郎中徐卫跟随王书淮去江南。”

“依你。”

长公主离开王家,四太太这个家当的便不如过去有底气,只是国公爷也没有换人的意思,她只能硬着头皮扛下来,好在三太太偶尔也能帮帮忙,耗时半月后,长公主府与国公府之间隔出一条小暗沟并建了两堵高墙,因着两府血脉相连,依旧开了一个角门互通来往。

原先的府邸三份划了一份给公主府,余下全部归王家,各府的住处大抵没变,唯独后花园划去了公主府,清晖殿改清晖堂,给国公爷居住,不过国公爷没有住,大多时候住在府上西北角的小阁楼里。

那里光线充足,十分幽静,适宜老人家颐养天年。

王家这场变故轰动整个京城,脱离了长公主,王家还是那个王家,长公主依旧是长公主,仿佛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对于信王来说,对付长公主便没了顾虑,长公主也处处给信王施压,两党矛盾越发尖锐。

王书淮从四月初十始奉命前往江南,清吏司郎中徐卫与吏部考功司郎中盛明追随左右,明面上协助王书淮,实则是监视,王书淮丝毫不在意,到了江南,他便如龙潜入渊,想要牵制这二人易如反掌。

这一去便是大半年,江南新税法相继落地,国库渐渐充盈,王书淮携功归朝,一时风头无两,皇帝既欣慰且忌惮,只是这一年来他身子每况愈下,朝中信王和长公主又斗得风生水起,皇帝夹在其中心力交瘁,反而有利用王书淮牵制朝政的心思。

皇帝有意封侯以犒赏王书淮,国公爷担心王书淮功高震主,出面拒绝了,皇帝由衷欣慰,却也不能不赏王书淮,干脆下旨封王书淮为王国公府世孙,打算让王书淮越过其父王寿继承国公爵位,国公爷应允。

没能做成世子夫人的姜氏暗中嫉妒了谢云初一把。

自王书淮还朝,皇帝便有敲打他的意思,王书淮也不慌不忙,晚出早归,陪妻逗儿,享浮生之乐,不少朝臣看出皇帝与长公主卸磨杀驴,暗中对这位帝王心生不满。

然而就在天禧十二年开春的当口,该是西楚约定交付最后一批马匹之时,只是西楚骤然撕毁协议,突然将大晋过境的商户给扣留,打着大晋给了假丝的借口,不予兑付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