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4/5页)

此举彻底激怒了朝臣,若是忍气吞声,邻国只当大晋好欺负,长公主与皇帝商议后,下旨出兵西楚,然而,西楚早就有备而来,前三次战事,大晋节节败退,相继丢失了两处边境要塞,朝廷震动。

西楚主帅正是曾经的靖安王世孙,如今的靖安王孟鲁川,孟鲁川忍辱负重苦心谋划三年,只为一雪前耻,大晋悍将相继败在被割了舌的孟鲁川手下,朝堂上下一片消沉。

自有胆怯的朝臣提议和谈,为长公主拒绝,

“倘若这个时候和谈,如同战败求和,大晋还丢不起这个脸。”

又有臣子越众而出,陈情让王书淮以监军的身份提督军务。

“那孟鲁川曾败在王侍郎手下,只要王侍郎赶赴边关,也能一提将士们士气,震慑住敌军。”

“再者,王国公曾是征楚的三军主帅,西楚人对王国公既敬且畏,让他的后人出征西楚,是不二选择。”

放王书淮去边关,无异于虎入深山,长公主和皇帝都心存顾虑。

只是时局不容他们思量,战事吃紧,第四次败仗消息传来京城时,国公爷暗中授意镇国公上书让信王奔赴西南边境抵御西楚。

年迈的镇国公在清晨廷议时,叩在奉天殿门槛外,提出此议,而这份折子长公主想都没想拒绝了,西楚入侵的同时,蒙兀也遣小将频繁侵扰,倘若将信王调去西楚,蒙兀必定趁虚而入,届时蒙兀铁骑一路杀至京城脚下,没准重蹈土木之变的覆辙。

谁也不敢拿京城几百万生民开玩笑。

况且长公主更不愿信王手握大军。

如果一定要做选择,长公主宁愿王书淮前去西楚。

就这样,国公爷使了一招声东击西,逼得长公主下令让王书淮以提督军务的身份前往边关。

王书淮这一去又是将近半年,那孟鲁川急于给王书淮一个下马威,屡屡用各种污秽的字眼侮辱王书淮,逼着王书淮出城跟他决战,王书淮反而不疾不徐,慢慢磨掉对方的锐气,至第四个月,也就是天禧十二年五月时,王书淮终于一鼓作气狠狠挫了对方兵锋,夺回了失去的城池,消息传到京城,满朝文武欢欣鼓舞。

战事告一段落。

离着谢云初重生,过去了整整四年,近一年,她和王书淮聚少离多。

只是无论多忙,无论战事有多吃紧,每隔五日王书淮总有家书回来,或买些边关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给孩子,或亲自做了纸鸢捎回,上面画着她的模样。

谢云初每每看着纸鸢也有片刻的失神。

丈夫在外头建功立业,谢云初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漕运码头人烟埠盛,欣欣向荣,玲珑绣也已在扬州和金陵开了分馆,俨然成了大晋最负盛名的招牌,谢云初闲下来,又琢磨着做些别的行当。

某一日王书琴被三太太催婚催恼了,躲去王怡宁的郡主府,三太太请谢云初过去劝她回来,谢云初过去了,劝倒是没劝,一伙人聚在一处唠嗑。

“姑娘家的非得嫁人吗,嫁人难道是女人唯一的出路?我偏不嫁人,我就看看这世间能不能走出第二条路来。”

谢云初两世为人,实在没法劝王书琴走入婚姻的围城,后来干脆替她想法子谋出路。

一日看到珂姐儿与眉姐儿摇头晃脑齐齐诵书,脑海猛然间窜上一个念头。

“咱们筹建一家女子书院吧,京城有国子监,南都有金陵书苑,此外还有岳麓书院,嵩山书院以及江州的滕王阁书院,这些书院虽然享誉四海,却不许女子入学,实在可惜,咱们王家倒是能在自家学堂教府上的姑娘们认字习书,那些普通百姓呢,难道那些姑娘们就不识字了吗?”

王书琴闻言拍案而起,“这是个好主意,我可以教姑娘们学琴。”

“那我教绘画?”王书雅俏眼睁亮。

“那我便陪着姑娘们吟诗诵读?”沈颐眨眨眼,

江梵想了想道,“我带着姑娘们插花吧…”

福园郡主理所当然道,“我教她们打马球。”

萧幼然端坐在长几上,摆出一副女夫子的架势,“我这人性子烈,便叫我来当劝学的督导得了。”

姑娘们看她一本正经,纷纷挠她咯吱窝,乐作一团。

王怡宁从贵妃榻上爬起来,“活计都被你们抢了,我作甚?”

王书琴笑着推她,“您呀,是个土财主,便给咱们书院提供院子吧。”

“那敢情好。”王怡宁很快着婢女抱来一匣子,翻出自己在京城的别苑,“呐,这几处都是我的别苑,你们瞧瞧哪个地儿好,便挑一处建书院吧。”

大家伙七嘴八舌,最后干脆挑了贡院之北陈家园的一个院子,这一处院子背山靠水,风景宜人,又能与南边的贡院打打擂台,姑娘们一致同意。

“只是咱们现在什么主意都定了,独独缺一主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