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卡牌(第3/5页)

金瑎站起来:“我再去试试!这么有趣的游戏,他不玩一玩实在是太可惜了。”

余庆年拉住他,劝说道:“还是算了。”

顾璋也道:“正慎和我们不同,此番入京,即使有朝廷的车马费,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身上的压力和担子,比我们都重。”

“即使真给我们面子来玩了,他心里也定然是不安心的,惦记着念书,惦记着他寡母辛苦操持。”

对他们三人来说,都是有退路的,余庆年有家中长辈周旋,在朝为官,有人帮扶心态总是稳的。

金瑎虽然家族中是商户,要靠他入仕,但总归钱财不缺,而且这个年纪能考中举人,已经大大超过家族预期了。

即使再考几次进士不中,金家也有办法花钱给他谋个官职,毕竟举人也是可以当官的,日后再慢慢升就是。

可黎川不同,他背后无所依靠,只有一寡母,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闯。

金瑎闻言也顿住了脚步,悻悻然退回来:“那还是算了,就咱仨玩好了,就不去喊正慎了。”

正慎是黎川的字,乃学堂中开设了律法斋学的戎锐夫子,在他高中举人之后所赐。

只可惜戎锐夫子没有收弟子的心,否则黎川也不至于如此艰难,顾璋叹息。

***

这一路倒是没有遇到什么意外。

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在正式入冬前,顺顺利利抵达了京城。

有燕老拜托大哥帮忙,顾家人很快就安顿下来,他们先是在燕先竹安排的落脚点休养了两日。

又很快租到了合适的二进院子,前头待客,后头住人,燕先竹还送来几个手脚麻利的小厮。

在天气彻底冷下来之前,顾家有条不紊的在京城安顿下来。

余庆年和金瑎都有家中帮扶。

黎川也根据前辈的经验,找到了稍微偏一些的小院子,比客栈便宜些,烤火、烧水、自己烧饭吃也都更划算。

京城的冬天很冷。

是一种有别于宁都的冷,寒气有点往骨子里钻。

顾璋都趴窝了,他窝在家里安心念书,连门都不想出,更别说参加诗会、文会之类的了。

这让早早盼着,期待着,想要瞧瞧“顾璋”是什么模样的百官,感觉面面相觑。

在寒风飘雪中,苦哈哈等入宫早朝的官员,谈论起这事。

“我这两天好生研究了一下宁都情况,发现顾璋当年写的《宁都增产经验》还是保守了。”

“是啊,今年的数据前些天不是送上京城,户部那边也给出数据了吗?宁都均产已经有4石了!”

“听说顾璋在当地都被戏称为小农神,这可是百姓自己叫出来的。”

“那可不,从一石多的均产起,每年都增幅吓人,到现在接近四石,这声小农神还真没喊错。”

不论文官武官、在哪个衙门,管着什么事情,都能清楚的知道其中的威力。

百姓以农为本,若能让田地增产,连带着许多事也就自然顺畅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什么?

民心啊!!!

这个没有舆论的时代,想要出名,要么有惊世才华,要么在官场上踏踏实实干一辈子。

多少读书人高中后,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没混出点名堂?别说青史留名了,就连任职过的许多地方,都查无此人。

问当地百姓某某是谁?百姓一脸愕然,满头问号。

某某是谁,可能还没他们今日中午吃什么重要。

许多官员羡慕啊!

说是好奇顾璋此人,不如说心里有些酸溜溜的,想看看,怎么有人进士都没考中,就能有如此成就?

而且这人才十五岁,算虚岁也才十六!

究竟何许人也?让老天如此垂青,生了这样一颗脑子。

他们正好奇着,还在想,顾璋为何到了京城之后,没闹出什么动静,感觉和他们印象中有些不符合啊!

明明前些年远在宁都,在那千里之外的地方,都时不时要在京城冒一下头。

如今人都来了,却没了动静?

***

许是求仁得仁。

百官期盼的动静当真来了,但许多官员都黑了脸。

金瑎一到京城,就联系了金家在京城铺面的掌柜,想要拿下纸牌的营生。

顾璋自无不应,且不说他和金瑎的关系,和金家合作这么多年,并无半点怠慢疏漏,这样好的合作伙伴,也是难得的。

纸牌制作起来很快。

金家的玩具铺子,也早就有了一套成熟的销售模式。

分不同的档次,有木片竹片做的、各种不同的厚纸片做的,甚至还有玉做的!

普通的就是雕版印刷出来,沾墨一盖。

高档的甚至有请名家大师作画的,用金丝线绣的,噱头十足,也死贵死贵的。

按照顾璋的建议,一共做了三个雕版。

一则是针对大众的,就是他做给顾家人玩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