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待到来年春开时(第2/6页)

蓝玉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段时间,他算是彻底明白了自身的处境,也了解到太孙殿下的厉害之处。

不动声色间,自己的兵权,被彻底的交割。

加上办厂所给予的股份,以及股份的市价,让众多同僚不仅对他没有兔死狐悲之感,反而有羡慕的味道。

然现在的蓝玉,还剩下什么呢。

名气偌大的治安司,现在不过大小猫两三只,余下统帅的尽是一群乌合之众,溜须拍马,纨绔子弟。

治安司大都督的名头这般响亮,治安司更是能抓捕一切不法之徒,上至公卿,下至百姓,听上去好不威风。

实则他蓝玉,除了前些日子因谋刺太孙之事,被陛下召入宫中。

其余时日,连早朝的资格都被剥夺。

按照太孙殿下的意思,便是在近段时间,安心把治安司打造起来。

现在的蓝玉也彻底明白,若是治安司打造不好,那就只能是这样了。

常森听完,面色有些肃穆起来。

现在治安司的情况,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和其他衙门没有丝毫关联不说,好似整个大明官场,都给遗忘了似的。

“我去盯着他们。”

思虑再三,常森沉声说道。

进了这治安司,也没后悔的余地了。

作为蓝玉外甥,这个时候他也没有离开的心思,只能是狠狠干了。

争取早日获得太孙殿下的重视。

……

“我没想到,这么好的机会,他竟然没有动手,反而是轻轻放过,是做给父皇看嘛,还是说,想让我归心。”

“我早已做好打算,没成想就这般过去了。”

某处酒楼中,朱棣与李景隆面对而坐。

朱棣一口喝完杯中浊酒,沉声说道。

这次当父皇的禁足令下来,而后蒋瓛问询后,朱棣就觉得,自己很难过去了。

那海外建国,不过是朱英画饼,忽悠他的。

想要在这件事上牵扯自己,实在是太过容易了,换位思考,朱棣感觉自己定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自然不至于身死,可废掉王位,收回藩地,还是没有丝毫问题。

在第三天的时候,朱棣听着外面斩首谋刺数千人的消息,整齐衣冠,静候宦官上门。

然宦官确实上门了,带来的却是父皇接触禁足令的消息。

这让朱棣都有些懵圈了。

感情自个多想了?

仔细想去,疑惑丛生。

朱英可不是个良善之人,这一点朱棣早就知晓,在西域的那些事迹,心狠手辣可不在少数。

怎就轻轻放过自己。

是没把自己当成对手,亦或是单纯做给父皇看?

“有没有这种可能,太孙殿下当真是想表叔镇守倭国,教化外民。”

李景隆犹豫一番后说道。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结合太孙殿下在京师前后所有动作来看,李景隆真的没有觉得有这对燕王的感觉。

毕竟在皇宫中,就连朱允炆如今占据东宫,太孙殿下也没表达出什么太过于强烈的其他意思。

入住东宫,本就是目前的太孙殿下所正常行事,名分大义上,亦无可厚非。

若说装作如此,以太孙殿下之聪慧,可真没什么必要。

唯一的解释,是太孙殿下,真没把东宫放在心上。

体恤军户老兵,可说谋取军中威望。

早朝在午门为百官赐下早点,那可不是说谁都会想到的。

古往今来,即便是再过贤明的君王,也没有这个动作的,唯有真心为百官着想,才能如此。

这般看来,李景隆是真心感觉不到太孙殿下的狠辣,唯有仁义良善。

“谋刺之事,跟本王有和干系,本王还不屑做那下作之事。”

朱棣冷哼一声,答非所问。

其实在朱棣的心中,已然觉得朱英确实没有刻意来打压他。

而现在这种感觉,反而有一种为朱英驱使的意味。

话说回来,朱英为太孙,日后继皇帝位。

他为藩王,本就是君臣,即便为前锋大将,也符合法理。

“真希望早些去打倭国,本王不想在这京师久留了,景隆,最近可有什么优秀的学子,可愿随本王前往倭国的。”

朱棣补充说道。

现在他的心绪有些凌乱,一肚子的不爽,就想着找个地方发泄。

现在看来,征伐倭国,才是他最好发泄的最好。

想起倭国那些倭寇,朱棣眼中冷色闪过。

李景隆闻言,微微一笑道:“表叔放心,我已经联络诸多好友,尽皆表示可为表叔效力,亦有多人联系老家好友,愿举荐一番。”

“至少当有百人相随,亦是不错。”

听到这话,朱棣的眼中闪过喜色。

他知道李景隆在文人那边的名声不错,没想到这般给力,这才多久,就已经有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