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案卷(第3/3页)

朝中轰轰烈烈地闹了一场,闹了三年,此时若让她承认这一切都是错的,便是要她颜面扫地。

她突然觉得,当初跟楚倾认个错、承认她从前那样对他是她不好,根本不是什么大事。那说到底只是他们两个之间的问题,旁人都不在意,只消她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坎,开口也就开了。

现在的事才是大事,会引得满朝哗然,会让天下文人学子津津乐道,甚至街头坊间都会以此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侃侃而谈她做出的混事。

而她……她其实也有办法避免这一切。

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就算被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观搅得脑子乱了,对这些手段也还是清楚的。

哪朝哪代没有几个枉死的忠臣?有些是帝王不知实情当真让人冤死,也有些是帝王知晓实情却不得不顾及大权或者天家颜面,仍只得杀了。

弥补也总能弥补的,站在这个高度上,有这个高度的办法。

譬如留下遗旨让子孙给他们平反、加恩。

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既能让人沉冤昭雪,又能让他们对新君更为忠诚。

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善用此法。

虞锦自也是懂得的,她甚至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将后面的一切都安排好——先将楚家杀了,留下楚杏,也可再多留几个小姑娘,让她们默默无闻地活着。等她临终之时,告诉储君楚家蒙受了多年冤屈,让她在继位之时为楚家平反,给楚家后人以高官厚禄。

这样,自能将名誉损害降到最低。首先眼皮子底下的议论不会有了,其次新君是她的女儿,修史之时也不会让史书骂她骂得太狠。

余光中人影一晃,宫侍低眉顺眼地捧着酒进来了。

她着意提了要多拿些,他便捧了一坛来,配以酒碗。

酒碗中已倒好了一碗,那宫侍迟疑着将碗放到桌上,又将酒坛也放好。

酒坛到底有些分量,落下时声音不轻,楚倾猛地睁眼。

目光在晃眼的晨午阳光里缓了一缓,他侧首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陛下?”他只道自己看错了,眉头微锁,坐起身。

他没看错,她是真的端起酒来正要喝。

用的酒碗。

烈酒入喉,虞锦黛眉骤蹙,扬音吩咐宫人:“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