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4页)

电话挂得果断。

研究员都喜欢什么弯弯道道的客套话,更何况,邵炼感冒,满脑困倦。

然而,他刚缩回被窝,手机又响了。

电话接二连三,号码陌生却都是熟人。

有了前车之鉴,邵炼当然知道他们要干嘛。

“Hello,是威廉吗?”

“是,沈明洲的成绩与我无关,我只是他老板。挂了再见。”

“威廉,好久不见。”

“确实很久不见了,我不做研究跟你说过了。系统和太阳能都是沈明洲的,当然,无人机也是。拜拜。”

我不是,我没有,都是沈明洲的成果,再见。

一句话可以终结所有的对话。

邵炼脑子烧起来了,应对远方久违的教授朋友们,仍是多年以前的冷漠态度。

终于,在他觉得口干舌燥之后,直接开了飞行模式,谁也别想再拨进来。

卷进床里,邵炼闭上眼。

之前疯狂催促的困意,散了大半,只剩下感冒发烧的疲惫。

忽然睡不着的邵炼,满脑子都在想沈明洲。

他家小朋友在美国才去了多久,到底做了什么,怎么一个个都想起了他。

犹豫纠结大半天,邵炼还是打开微信发了一句“恭喜”。

美国时间应该是中午。

沈明洲的消息秒回:?恭喜什么?

邵炼忽然清醒了。

点开语音慢慢说:“我还以为比赛结束了,所以恭喜你。原来没结束啊。咳咳,刚才接了好多熟人的电话,问我你的事情,你做什么了?”

过了一会儿,沈明洲回复道:讲了讲万物系统,不过大家好像都不相信。你声音好像有点不对,感冒了吗?早点睡觉吧。

简单的文字,邵炼却觉得温暖。

不信万物系统?怎么可能?这群人打电话的态度片刻都不愿意耽误,找到他面前来无非是不信沈明洲能做到这一切。

可是,沈明洲做到了。

邵炼简直想将过去专家教授们在他这里碰的壁全部告诉沈明洲,顺便预言这群习惯经验主义的学究们,将会再次遭到打击。

但是,他犹豫许久,独自回味了光辉历史之后,敲下了结束语。

“晚安。”

有趣的经历,应该沈明洲回国讲给他听才对。

毕竟,他已经是温和善良的大人了。

结束了和邵炼的对话,沈明洲正随着代表团忙忙碌碌的为展示准备。

解说展板、演示程序还要检查整个项目之中的逻辑链。

哪怕早就循环往复审视了无数次,面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展示,仍是叫人紧张不已。

中国代表团的区域,总是引人瞩目。

自从上午的面对面交流结束之后,沈明洲随时都能收到陌生的视线。

探寻的、好奇的、轻蔑的、鄙夷的。

各式各样,十分新奇。

偶尔有其他国家选手经过,还能听到他们低声的闲聊。

“看,沈明洲,那个跟约瑟夫说自己创立了新谷歌。”

“不不不,是超越比尔盖茨。”

英语系的学生,总会肆意在黑发面前谈论观点。

小孩子们从小受到的张扬式教育,必然不会去照顾中国人心情。

“嘿,亲爱的,不要背后议论你不懂的事物。”

郭嘉良忽然出声,下巴一扬,无比骄傲,“以后你们都得用沈明洲的系统。”

那些孩子回以笑声,只当他在开玩笑。

沈明洲自制系统大约是大赛的内部专供笑话。

只要稍稍一提,都能快速的找到共同话题。

“你知道沈明洲吗?”

“哦,你是说那个讲述自己创造了一套独有的操作系统,却用一台无人机参加比赛的中国人?”

一旦走出国门,任何举动都会带上国家地区的标签,弄得指导老师听到这些话,都有些气闷。

沈明洲说的系统虽然夸张了一点,但是不代表未来做不到好吗?

他们见了沈明洲的无人机,传输建模的那套系统,确实不像基于WIN或者SYOS之类的常见系统。

即使不能断言这就是实现远红外调整、太阳能建模的新系统,也不能说沈明洲不靠系统参赛,系统就是假的吧?

因为,无人机“蜻蜓”真的超级厉害!

郭嘉良反驳了那些孩子,转头试图安慰,“沈明洲,用不着介意外人的目光。”

“你是跟诺奖选手阐述过未来梦想的人,跟那些嘲笑你的人起点都不一样了。”

沈明洲听得茫然。

郭嘉良握起拳给他打气,“打起精神!”

“啊。”沈明洲摁着展板给了个回应,“好的。”

态度过于冷淡,郭老师表示受伤。

他凑过来低声开解道:“这些人只是因为没有见过蜻蜓所以才会说出这些话。我看了,蜻蜓的操作系统非常优秀,绝对符合你所说的各种性能,而且老师相信,用不了几年,这套系统一定能研发成功。你不用沮丧,我们未来还有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