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3/4页)

“我没有沮丧。”沈明洲哭笑不得,“我知道系统肯定可以研发出来。”

“那就好!”郭嘉良满意的拍了拍肩膀,郑重其事的说道,“放心,我们和祖国是你坚强的后盾。”

沈明洲发现,郭嘉良老师虽然不负责项目专业性指导,但是特别的热血。

祖国、未来,可能是他的口头禅。

落地美国之后,他带领着团队时时刻刻耳提面命国家荣誉,看得出对这项比赛格外重视。

虽然沈明洲保证,郭嘉良一定没有听懂万物系统构造,但是他觉得,郭嘉良就算理解了别人的诧异和惊奇,也会对他说相同的话。

鼓励、鼓舞,绝不会混在人堆里随波逐流的展开嘲讽。

浑身上下都充盈着正气。

“谢谢。”沈明洲真诚的说道,“郭老师帮我扶一下展板,我想看看高度。”

一直独立自强的沈明洲开口请他帮忙了!

郭嘉良感觉无比满足,乐颠颠的扶起轻飘飘的展板,笑得特别开心。

这两天,不少人都呈现出一种迷之焦虑。

他们发现了一个也许会改变世界的新突破!

但是这个突破的疑似缔造者邵炼的电话打不通了!

诚然,邵炼曾经失联十年,现在消失两天,根本够不上什么重大事件。

可是,无数人急切的想要知道,道听途说来的那套系统,究竟存不存在。

就在大家焦虑紧张的时候,音讯全无的邵炼忽然在推特诈尸!

邵炼:回国十年一无所成,现在退休在家养花喂鱼下象棋,花钱支持一下我家小朋友搞研究,多的不说,系统我不懂、研究我不会,祝大家万事如意。

发完退出,评论转发一律不回。

但足够关注这件事的所有人,得到这条消息的截图、转发、原文。

邵炼用的中文,扔进翻译器里感觉就像是说了一段谜语,叫人忍不住猜测。

还好,中国学生遍布各处,教授们随便找找都能抓住一位给他讲解中文的博大精深。

留学生慕名观看传说中的邵炼发布的消息。

什么养花喂鱼下象棋,简直充斥着老爷爷穿着老头衫大裤衩拖鞋,在街边跟玩伴下象棋的温馨画面。

面对导师严肃正经的求助,他只觉得这位邵炼先生是花了十年,成为了段子手吧。

留学生说:“在中国,这句就是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意思。没别的特殊含义或者暗语。”

导师又问:“那太阳能和无人机的系统,到底是谁做出来的?”

“看这推特的意思,是沈明洲。”

邵炼不承认,但跑不了学生。

凡是对系统怀有目的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全球科技大赛展示阶段。

一开始,只是大量能源研究和无人机涉及门类的专家们对比赛感兴趣。

现在,扩大至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机械工程。

组委会收到的问询电话,多是来自各个工科教授,专业复杂得无法归纳出一个相似点。

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在问沈明洲。

展台区域、展台号码、开放参观时间,全都问得详细。

甚至有人提出要查看沈明洲的档案信息,组委会赶紧拒绝。

这是再权威的专家也得遵循基本法。

要看学生的参赛作品,那还是亲自来现场吧。

比赛展示阶段还没开始,沈明洲就有一种……被人沉默围观的感觉。

参观民众进场之前,周围的选手们就带着若有若无的审视眼光,盯着他的展板看。

虽然都是走马观花的看,可他们走到沈明洲这里,脚步明显一顿,连视线都要集中一些。

全球赛的展板,比国内做得更加详细。

连展板上占据显眼位置的图片,不是无人机的外观,而是一张三维透视建模。

带清晰的热成像的那种。

沈明洲的无人机外观,在这种全球大赛里根本不起眼。

银灰色外表,覆盖着有些粗糙的太阳能光板,体积不大,连沙特贵族学生弄出来的黄金无人机都比它外观炫目。

然而,内部的功能一列在展板上,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从事过专业研究的精英学子,对远红外不太清楚,但是这样可以穿透墙壁的功能,他们以前只在科幻电影里见过!

科研的世界特别现实。

哪怕他们昨晚还在嘲笑沈明洲异想天开,今早见了参赛的“蜻蜓”,他们也能围着沈明洲问东问西。

“这就是约瑟夫教授说的远红外应用吗?”

“处理系统难道已经变成你说的那一套了?”

“能不能飞?既然是项目展示,你能不能你的无人机出来飞一下?”

学生们提问的热情程度不亚于当天在面对面交流会上的举手。

“暂时不能。”可惜,沈明洲给了否定的答案。

他来了美国之后,还没有空把蜻蜓弄去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