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蜡烛(第3/4页)

太荒唐了!

在场诸大员听完这话,几乎是一般心态……而这个荒唐,不光是指官家对待生母的态度,对待大家的阴阳怪气,更荒唐的是,在场之人还偏偏都知道,官家这话居然是大实话。

后宫那里除非现发国债或者找国丈去借,否则真就没有三千两黄金现钱!

然后,所有人本能一起看向了礼部尚书朱胜非。

朱胜非面色不变,但后背却已经满是汗水……话说,官家亲口说了礼部两个字,却是让他连个甩锅的对象都没处寻,而他之前又屡次滑不溜秋,把大事往上推给宰执,把小事往下推给鸿胪寺,明明是正经做此事的礼部,却半点事情不沾手。

但这般不当人的举止,换来的自然是如今无人愿意拉他一把了。

“礼部亲自往滑州走一趟吧。”大眼瞪小眼看了一会后,首相赵鼎干脆下了堂令。

朱胜非无可奈何,只能出列以对,但还是不甘:“能否请相公们直言,金人残暴粗鲁,若执两位太后强索这三千金,下官又该如何?”

“你为礼部尚书,自有说法。”枢相张浚也看不下去了,却是抢在其他人之前做了搪塞。

无奈之下,朱胜非只能拱手再朝身后鸿胪寺卿翟汝文相对:“翟客卿,能否先去通报金使?”

翟汝文这些日子早就被朱胜非给弄得焦头烂额,闻言也懒得敷衍:“朱尚书,通报金使岂不是自曝己短?与哀求金人何异?之前辛苦两月立起来的脸面,一朝丧尽!”

朱胜非彻底无法。

而此时,一旁王庶却振袖而出:“若是礼部不愿意去,刑部可以去,断不使国家失了丝毫体面……这有什么可犹豫的,没钱、不许就是了!与我一杯羹的事情,早在当年南京便说清楚了,怎么现在反而犹疑起来?!只因为是官家生母吗?!”

这话说的,其余人倒是想让他王庶去,可无论如何,这活都轮不到刑部吧?

故此,转来转去,朱胜非无奈之下,只能颔首,却又公开提出了一个条件:“下官待会便走,但临行前有一事要几位相公一起给个应许……”

赵鼎等人一起蹙眉,只觉这厮实在是太过分。

孰料,朱胜非叹了口气,却就在这秘阁之中摇头以对:“下官别无他请,只想请诸位许下官此事之后便辞职闲居。”

众人各自一怔,也都有些愕然。

话说,这些日子议和之事弄得大家欲仙欲死自然是真的,但官家将大权下放,一群人在秘阁中操弄国家大事无忌的感觉也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还真没几个人想着辞官归家的。所以一时间,这些人不知道他是真的觉得受了委屈,还是在以退为进,拿这个跟宰执们讨价还价。

停了片刻,赵鼎无奈蹙眉:“朱尚书,你是堂堂尚书,辞职总要官家首肯的。”

“这个下官自然知道。”朱胜非坦然以对。“官家那边自然是官家那边,下官自会有公文交代,但先要诸位作准,许我此事后如大宗正那般告病不来秘阁管事才行。”

刚要说话,却见枢相张浚抢先一口,直接挥袖:“我等并无异议,但请礼部先把太后迎回来如何?”

朱胜非反而如释重负。

而此事定下,其余事端反而显得都无所谓了……当然了,只是理论上的无所谓,岳飞的札子,韩世忠、吴玠的出关,官家自暴自弃的态度,哪个能无所谓?

但正所谓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怕咬,连上次暴动的事情都忍过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

就这样,当日秘阁会议匆匆结束,别的各处都不提,只说朱胜非自往滑州去汇合权邦彦、张荣去接太后,却不料那边顺利的简直不可思议……朱胜非以礼部尚书之尊抵达彼处,咬牙传达了中枢明确无误的态度,也就是不会给哪怕一两金钱,态度刚一亮出来,对面便冒出来一个不知道在哪里藏着的大名府行军司都统高景山,鞭子直接抽到那随行渤海籍猛安的脸上,后者便老老实实将人放回了,连本钱都不敢要。

两宫太后,就此过河……事情顺利的宛如梦中一般。

而两位太后既然过河,自滑州到东京才多少点距离,不过第三日,郑太后、韦太后,便在朱胜非、权邦彦的护送下回到了东京城。

官家自称有恙在身,又说思念诸位太后、母妃过度,生怕一见面就哭晕过去,坏了体统,所以居然没来迎接。

但除了官家没到外,其余礼仪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吕公相以下,诸相公引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然后潘、吴二贵妃出面,在诸相公的协助下,于城门处正式将两位太后銮驾接上。

至于这期间,两位太后如何一一与在北面闻名的几位相公相见问候,称赞他们是诸葛武侯一般的人物;又如何要见在北面知名度最高的韩世忠而不可得,竟是只见了个杨沂中;最后,两位贵妃又如何与两位太后在城门口抱头痛哭,引得围观百姓想起靖康往事一起痛哭……种种插曲,就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