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延续(第4/6页)

隔了半晌,还是完颜希尹镇定下来,微微颔首:“马五将军这般行止,不是忠义也是忠义……倒也不必过谦……此事就这般定下吧,请马五将军出面,与行列中的契丹人、奚人做商量!咱们也不要多想,只管动身……便是真有什么意外,也都不要怨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愿生得生,愿死得死!”

说着,不待其余几人言语,希尹便干脆起身离去,马五见状,也直接转身。

而大太子以下,众人虽然各怀心思,但出于对完颜希尹的信任与尊重,最起码表面上也无人闹腾。

就这样,不过在长宁歇了半日,女真逃亡大队便再度启程。

耶律马五也果然依仗着自己在契丹、奚籍军士中的威望安抚了本部残兵,并与这些人做了君子之约……还是老法子,留下部分财货,双方好合好散就此分道扬镳……唯独今时不比往日,这些契丹-奚族残兵同时还要求耶律马五与六太子讹鲁观一起留下做人质,然后也被干脆应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逃亡大队如何就妥当了。

实际上,整个逃亡过程,即便是没有大规模的明面冲突,可其中艰辛与损耗也是不用多言的……每天都有人离队,每天都有财货稀里糊涂的遗失,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每天都在草木皆兵,以至于所有人都越来越紧绷,怀疑与防备也在日益明显。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开始逃亡的时候,有识之士便已经意识到了。

这个场面咋一看,跟十年前那个赵宋官家的逃亡似乎没什么区别……甚至那个赵官家从河北逃到淮上再去南阳这个路程,比燕京到会宁府还要远……但实际上真不一样。

因为当日赵宋朝廷流亡时,周围都是汉人,都是宋土,哪怕是盗匪蜂拥而起,也知道打一个勤王义军的旗号。

而现在呢?

现在这些金国权贵只觉得自己像是宋人戏台上的丑角,却被人一层层扒开了衣服……或者说扒开了皮。

离开燕云,与关内汉人分道,他们失去了最富庶的土地和最广大的人力资源;出得塞外,辽东、辽西被大兵压境的消息传来,引发内讧,他们失去了多年以来的渤海盟友、高丽邦交,失去了塞外的经济中心与军事技术高地;现在,又要在潢水与他们的老对手,也是灭辽后一再强调的‘邦国子民’契丹-奚人分割,这意味着他们很快就只剩下女真人了。

而且接下来又如何呢?

等到了黄龙府,宋军继续压上,是不是还要完颜氏与其他女真部也做个分割?

说白了,汉人有一万万之众,自秦皇统一宇内,已经一千四百年了,便是从汉武帝从制度、文化上进一步推进大一统,也已经一千三百年了。

与此同时,女真人不过一百万,建国不过二十余载,连女真六大部统一都是在反辽过程中达成的。

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既衬托出了女真兴起时的武力强大无匹,却也意味着,此时此刻,这个民族真的没有了任何回转余地。

生存还是毁灭,延续还是断绝,这是一个问题。

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可能既是急切想赶到潢水下游的黄龙府(今长春周边)一带,也是想尽快脱离不稳定的契丹-奚聚居区,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在没有城市的潢水中下游地区,众人愈发沿河行军不停,不顾一切进发,每日晚间疲敝到倒头便睡,天明便要走,稍作停顿,也必然是要速速烧火做饭,以至于虽然临着潢水赶路,却连个沐浴的空闲都无,整个行军队列也全都是骚臭之气。

而这种剧烈的艰苦环境,也使得明明正是四月间塞外最好时节,却不停有人畜患病倒毙,大太子眼疾愈发严重,而国主和皇后也都只能骑同一匹马,连秦会之也只剩下了一车财物,还得亲自学着驾车。

偏偏无人敢停。

而终于,时间来到四月廿八这日,已经不足四千兵力,总人数三万余众的逃亡队伍抵达了一个水草丰茂之地。

此地乃是潢水中下游重要的交通节点,南北渡水,东西行进,往东北面便是黄龙府(今长春一带),顺着南拐的潢水往下便是咸平府(后世四平往南一带),往上游自然是临潢府,往西南众人来路,自然是大定府(后世承德一带)。

实际上,此地虽然没有城市,但却是公认的一个塞外交通之地,也多有辽国时修筑的驿站、市集存在……到了后世,此地更是有一个通辽的名称。

没错,这一日下午,大金国皇帝、执政亲王、诸相公、尚书、将军,抵达了他们忠诚的通辽。而人尽皆知,只要过了这个地方,便是女真传统与核心势力范围,也将摆脱契丹人与奚人聚居区带来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