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猛将高俅(第3/3页)

这么说来,张舆肯定不合适。如今的秦凤路不是守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打出去,打出大宋的威风。这么一来,张舆就被否定了。他在鄜延路的作用更大。而刘延年在秦凤路,根本就不需调兵。

“其他人呢?”

“都各司其职,关键是韦州必须要重兵驻守。韦州已经在横山以北,突入西夏境内。要是韦州空虚,一旦被西夏失而复得,将后患无穷。”童贯其实相等皇帝说李逵,他琢磨着只要李逵在手,别说秦凤路的难题了,就算是青塘吐蕃他也有信心给灭了。

就算李逵脾气不好,还看不起他,甚至和他有过节。宦官别的不行,但是忍上的功夫,肯定是天下第一流的人杰。大不了,把李逵当爷爷一样供起来,他入宫做宦官,已经对不起爹娘了,就算是再对不起爷爷,也没什么打不了的。

可惜皇帝迟迟没有说到他想要之人,童贯心急不已,偷偷提醒皇帝道:“陛下,其实飞廉军之中也不是没人可用。”

说起这个,皇帝顿时兴奋起来了,恍然道:“差点把他给忘记了,童贯你去西北带上猛将高俅,五千兵马,应该足矣。朕原本想调他入京进殿前司,国事为重,你先让给你吧?”

皇帝赵煦也是个念旧的人,高俅可是他的第一个蹴鞠启蒙老师,还是他很好的球友。而且高俅在飞廉军中功绩也不小,仅次于主将程知节和指挥使李云。加上高俅还在西北打过最为惨烈的野战,金明寨之战,功劳才能都应该不缺。

将高俅让出去,皇帝是有点舍不得的,没办法,国事为重,谁让他是个只有装着大宋江山的好皇帝呢?

“猛将高俅!”

童贯面如死灰,出宫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他脑子里对高俅的印象,完全是当年在御球场边上,振臂高呼的那个家伙:“陛下,好球!”

高俅什么时候成猛将了?

他就是蹴鞠水平好,才辉煌腾达的小人。

当然,也不能抹杀高俅为大宋立过功,为大宋流过血。他之前还在金明寨一役之中断了肋骨,半年多过去了,也养好了。可是带上高俅,童贯不免扪心自问,他的大将军梦想,会不会毁在一个踢球的家伙手里?

“这是偏见。高将军还是很有能力的,在军中威信也很高。”

郝随对高俅的感觉非常好,听话,会来事,关键是在战场上虽然能力不济,还是个不怕死的将军。

好用,听话,还要豪情万丈的才气,你想屁呢?能不怕死,已经是大大的人才了。

带着担忧和紧张。

童贯终于上路。

一个多月的时间,秦凤路的战局一直呈现出焦灼的状态。环庆路和鄜延路真不能什么也不管。

章楶派遣了三千人马去救援。而鄜延路,也有一支三千人马的军队赶去。

可是当童贯赶到延安府的时候,还是听到了噩耗,陇西陷落。

这让童贯惊骇不已,急忙去肤施城拜访范纯仁。

范纯仁破多怨言,主要是蔡京故意挑事,给他们找麻烦。蔡京的事,瞒得住京城,却瞒不住西军。早就传地沸沸扬扬。这时候要让鄜延路出兵,对于范纯仁来说,已经捉襟见肘,不得已,他带着童贯去找鄜延路最会打仗的文官,如今一头扎在了郊外的工坊,连衙门都不回的李逵。

远远的,就能看到李逵所在的工坊浓烟滚滚,仿佛人间地狱一般。

赶到工坊之后,他们却愕然的发现李逵竟然给工匠上课,没办法,大宋的工匠太依赖经验了,却少了标准化的制定。就算是同样的装备,制出的火油也是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产量上,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人杰!”

“你们几个先回去总结,如何保持炉温的问题。”

李逵这才迎着范纯仁一行,请进了工坊边上的一座小木屋里。沏上茶,这才开口问:“老伯,等春后我就回城了。”

范纯仁不解道:“不是回城的问题,而是童宦官身负君命要去秦凤路救援,他除了带着数百京营的兵马,需要从西军抽调部分兵马,你认为抽调那支军队可行。”

李逵斜看了一眼童贯,问:“童贯,有圣旨吗?”

童贯无奈,面对有本事有靠山的主,他身上这张虎皮根本就不顶用。

李逵瞄了两眼圣旨,顿时一口热茶喷了出去:“高俅为客军主将,你咋想的?”

“陛下任命猛将高俅为客军主将,有问题吗?”

童贯反问,反正这锅他想背,也背不起来。谁让皇帝金口玉言定下了高俅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