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巳(第3/8页)

谁知李嶷竟然回信道:“吾非嫡长,如杀父王,吾必称帝谢之。”只差没有同汉高祖那般,公然说“分我一杯羹”。

孙靖当下便将这回信扔给李桴,而那梁王李桴看了这般回信,只吓得痛哭流涕,又哭得厥了过去,却是毫无用处。那李嶷过了数日,公然遣使入京,说思量再三,生为人子,不当不孝,愿意用袁鲜换回梁王。孙靖明知此乃挑拨离间,当然置之不理,萧氏也百般安慰,说道:“竖子无赖,大都督切切不要上了他的当,袁鲜,鸿毛也,万不可以梁王易之。”

袁鲜之妻柳氏,得知此事,忧心如焚,数次恳求魏国夫人袁氏在孙靖面前求情,想用梁王李桴去换回自家夫婿。孙靖自失江淮,满心烦乱,哪肯听袁氏如此荒诞言语,被她啼哭纠缠不过,拂袖而去,却是好久都不曾再踏入袁氏所居的长秋殿。

袁氏见丈夫如此无情,听信萧氏蛊惑,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肯救,便在柳氏面前哭道:“实是阿姊无能,老贼只听信萧氏那贱人的言语,如之奈何?”

柳氏原是个颇有心计的妇人,何况又是陈郡袁氏的冢妇,素来有几分急智,当下便给袁氏出了一个主意,令人伪作李嶷的细作,与萧氏联络,若是能诱得萧氏上钩,就此拿住萧氏与李嶷勾结、里通消息的证据,那自是不由分说,可以一劳永逸,斩草除根。

袁氏听了这计策,不由喜出望外,抚着柳氏的背,说道:“好弟妹,果然你是个聪颖的,怨不得爹爹当初非要亲自去河东,替阿鲜求你为妇。”

当下两个妇人密议再三,安排妥当,专挑了孙靖离宫的那几日,遣人伪作细作,与那萧氏相约。萧氏果然上当,今日不仅来赴约,竟还交出金香囊为信物。只是没料到,就要缢死萧氏的关头,孙靖却忽然回宫,喝住了众人,又如此质问柳氏。

柳氏见他如此言语,当下眼圈都红了。袁氏见状,冷笑道:“你此话是何意,竟然是不分青红皂白,定要回护这贱人了?”

那柳氏又跪在地上,哭着说道:“妾不敢求大都督徇私相救鲜郎,但如今萧氏既与李嶷勾连,大都督如何却能徇私回护?自大都督起事以来,我陈郡袁氏倾其所有,大都督忍心以此欺之?”

孙靖冷笑一声,却从袖中掷出一物,正是柳氏谋划、令人伪作的那封送到萧氏宫中的隐语书信。原来萧氏见到此信,却是毫不犹豫,就交与了孙靖,说道:“妾处境尴尬,想李嶷抑或有心试探,但不知真伪,妾愿为饵诱之。”

当下便与孙靖商议好了,他故意装作有事出宫,而她前来这僻静之处赴约,并依信中所言,放出风筝为讯,实则孙靖早带了人藏身在静处,等她诱出李嶷遣来的细作现身,好拿住了再拷掠细问。

孙靖煞费苦心,安排了人手,亲自在这里守株待兔,没想到压根不是什么李嶷的细作,竟然是袁氏与柳氏自作聪明设下的圈套。

柳氏听孙靖说出这般原委,早如同五雷轰顶,身子不由一软,幸得身后侍女扶住,孙靖却大发雷霆,命人将柳氏立时逐出宫去,从此不许柳氏再私自进宫。至于袁氏,她又羞又气,还要与孙靖哭闹,孙靖哪里理会,只是一拂袖,命人将她送回长秋殿,又令将她的长子元郎带到自己宫室去,让她闭门思过,不许她见儿子元郎。

他恨声道:“只怕元郎都叫你这般蠢物给教得坏了。”

那袁氏见弟妇被逐,儿子要被带离自己宫室,更兼孙靖当着萧氏的面,竟然骂自己作“蠢物”,一时急怒攻心,便一头顶撞向孙靖,说道:“与你这老贼拼了!”

左右哪里敢让她真撞到孙靖,连忙上前架住她,连哄带劝,硬是将她给架走了,一直行得老远,还听见她的哭骂之声。

这一场乱哄哄的闹剧,萧氏却是站在一侧,冷眼旁观,并没有半分言语,等到柳氏、袁氏尽皆被带走,孙靖这才上前,亲手解开她颈中缠绕的白绫,叹了一口气,想说什么,却又觉得满腹牢骚,竟无一语可以告之眼前人。

萧氏却是微微一笑,握住了他的手,软语相劝:“大都督,袁氏乃是你的嫡妻,生有元郎那样出色的好孩子,又出自陈郡袁氏,不可轻易发作她,但给她存几分颜面吧。至于柳氏,今日这罚的,也尽够了。后宅妇人,见识浅薄,包藏私心,亦是有的,不值得与她们一般见识,更不值得动怒生气。”

孙靖反手握住她的手,又是长叹一声,心想你也是后宅妇人,怎么就如同解语花一般温存可人,偏那袁氏半分也及不上你呢。但这话,也不宜说了,于是只携了萧氏的手,分花拂柳,款款而归。

这一场大闹,虽然孙靖令人悄悄行事,封锁消息,不令外传,但柳氏被遣归袁府,颜面尽失,吓得袁氏与袁鲜的母亲——老郑国公夫人——颤颤巍巍,亲自入宫来请罪,只哭诉自己教子无方,再不敢以袁鲜一人的性命,耽误孙靖的军国大事。